微软Copiltop要进军中国?

微软Ai进军内地的门槛有多高?

微软于3月16日晚正式宣布推出Microsoft 365 Copilot,然而这个功能只有国际版才能使用。因为网络限制的缘故,目前国内使用国际版带有Copilot功能大概不超过20%,目前微软计划在内地,推出此功能。能否掀起惊涛骇浪?让我们带您了解这一事件:

核心要点,主要有这么几个:

  • 1、进展:目前M365上装配的Copilot功能只能存在于国际版的M365(国际版在国内不超过20%),世纪互联版本没有这个能力,并且一年内没有落地计划。中国区Global版本的M365用户,可以在11月1日与全球同步使用Copilot。
  • 2、国内M365国际版客户画像:有出海需求和出海业务、出海场景的企业。MNC(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出海,国企收购海外资产的本地应用,东南沿海或者是做海外贸易的一些中小企业。
  • 3、国内微软收入情况:中国区的营收占全球不到2%,大概几百个million,不管是forAzure还是forM365系列。M365的财务收入包括Windows部分,里面纯粹是来自于ToB,ToC的部分是不包括在这里面的。预装收入算在总部收入,不在中国区。
  • 4、国内客户AI需求:微软中国在全球占的份额非常小,但在接触AI这个事情上中国客户的兴趣和诉求是强于任何一个其他的A15的其他的areas的,我们不是之一,而是是第一。现在都已经供不应求了,大家都在排队去买这个产品。非常多的互联网企业对AI有大量的需求,有几个digital native的大客户现在的用量非常大,一直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其次就是游戏。
  • 5、国内AI增长贡献:1)第三方数据AI特别是Azure上的AI已经贡献了微软growth部分的3%,中国区的增长贡献远远超过3%,可能能达到双位数。2)未来预期:公司没有明确量化预期,专家认为2024年Copilot渗透率应该是在5%~8%、不会超过10%(of现有O365使用者),3)目前30美元/月定价还没到盈亏平衡点。
  • 6、落地思路:1)头部客户(500强),价格不敏感。2)咨询类,强文字工作者。3)it公司,用GitHub写代码。
  • 7、AI数据安全:1)审批情况:强调“四个出海”,即出海客户的出海场景的出海业务的出海数据,要客户自己对数据出境进行相关法律责任的承担。中国客户在使用国际版的O365的时候,专家也不认为还需要向有关部门去申请任何的许可。但也提到部分国企客户在试图采购微软AI时被监管打招呼的情况。2)数据中心:目前全球只有6个datacenter提供OpenAI的服务,美国三个、欧洲三个,目前没看到亚太落地计划。3)微软没有针对中国区用户进行针对性的大模型调整。

与行业人士的问与答:

Q:近期微软在深圳等地有一些线下产品活动,昨晚流传比较多的是说Copilot可能要在中国落地,大概是在11月1号,中国global版本的客户可以落地Colpilot。从咱们实际内部业务进展看,哪些传言是靠谱的,哪些传言是不太准确的?

A:我们的确是在11月1号将会在全球有一个GA,就是general availability,即面向所有的企业客户发行,大家都可以去购买M365里面的Copilot的这个feature。它目前是针对E3、E5、business和standard四个版本,我们可以去添加Copilot能力。每个月是30美金,价格其实是比较便宜,虽然可能在座的各位有些人会觉得比较贵。

目前M365上装配的Copilot功能只能存在于国际版的M365,在21V就是21世纪互联的O305里面,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中国客户如果有出海的需求,并且他可以购买到国际版的M365,并且是在刚才说的那四个版本基础之上,是可以去添加Copilot的功能。在接下来的一年之内,我们在中国没有任何的landing、在中国data center的这个计划。

Q:国内对AI方面的监管比较严,包括前期的关于数据出入境的问题。微软的Copilot在中国的global版本上可以同步跟随全球脚步一起落地,global版本怎么解决数据出入境的问题?以及这个AI相关的功能在监管方面备案的问题?

A:第一,大家知道在3月份开始,我们也在售卖相关的OpenAI或者是AzureOpenAI相关的一些像GPT4.0、3.5、ChatGPT的服务,一直到现在我们11月1号将要去推出的国际版的M365上的Copilot,所有这些我们目前只是在globalAzure上或者是globalM365上去推出,都没有在中国的firewall内部去落地这些现在的版本。

第二,我们会强调四个出海,即出海客户的出海场景的出海业务的出海数据。那么在这四个出海的前提之下,无论你是有VPN也好,专线也好,或者说你是在中国的企业,或者说你是一个在中国有办事机构的MNC(跨国公司),对于中国相关的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再包括我们最近推出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等,还有一些红头文件,以及你自己行业内部的企业要求,这些都要客户自己对数据出境进行相关法律责任的承担。微软只提供在国际版的Copilot和国际版的globalAzure上的openAI服务,我们会去告知大家我们的服务都是符合在各个data center使用地点的法律法规,比如说像GDPR、美国、新加坡等,所有公有云比如AWS、阿里、Google、华为等等,竞品之中我们是合规性最强的,现在有100多个合规的安全标准。我们会做我们的部分,但是针对于中国的数据出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红头文件、行业要求,请客户自己去负责,我们是不会对这个部分负责的,因为无论从技术上、法律上,我们是不可以、也看不到客户上传的数据是什么的,所以我们不会对于客户的出境数据进行负责,我们所做的就是在我们term的position里面及我们的宣传营销口号里面不断地去提醒客户,是要在四个出海这样一个前提下自己进行负责的。

Q:有些事情是要客户自己去跟监管或者政策层面去沟通的,比如线下分享的万科,他需要为了使用微软Copilot产品,向工信部那边进行AI产品应用的备案吗?

A:我们不知道万科会怎么去做,他分享的那些内容,咱们就听他的就好了。那么他公开分享的这些内容,我相信也是已经签过NDA的。通常来讲,大家知道在数据出境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科学上网等等的这些要求,针对VPN或者是专线,网信办可能是一个主要的相关部门,会比较关注安全方面的一些隐患或者是考量。像万科这种大公司,他们一定是符合各种数据安全合规的。所以在它使用国际版的O365的时候,我不认为它还需要向有关部门去申请任何的许可,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不管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或者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等一系列这些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没有说要求你在使用一个海外的产品的时候必须要去向某个部门报备。

比如说我们很多国内的一些MNC(跨国公司),大家仍然在使用Salesforce。Salesforce大家都知道是个CRM的软件,它并没有落地在中国任何的中心,但是很多的大公司它就是在用Salesforce,我也不觉得说大家使用Salesforce去记录客户信息的时候,是需要向某些部门去汇报这个事情的,所以法无禁止的部分就即可为,是可以做的。微软作为一个售卖者,并且是在售卖国际版的Copilot和国际版的M365时,不对这个部分去发表任何的评价,也不对这个部分负有任何的责任。

Q:明白,我简单总结下,也就是说现在的监管对于AI的相关备案中,更关注的是像公有云等等这种公开场景的安全问题。那其实对企业私有化部署这些产品,并没有特别针对性的要求,即说必须所有的包括海外的产品都要一一去备案,是这样吗?

A:对,我觉得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中国在AI方面还是比较是有前景的,而且很多的中国客户对于Copilot或GPT也好都非常地热诚。中国在全球占的份额非常小,但在接触AI这个事情上中国客户的热忱是强于任何一个其他的A15的其他的areas的,我们不是之一,而是是第一。

Q:中国一般是哪些类别的客户会采用这个global版本?另外就是在咱们中国区的这个布局当中,global版本客户和世纪互联运营的客户大概是什么样一个分布?

A:现有的国际版的M365在国内不会超过20%,还是比较少,因为毕竟你用21世纪互联就足够了。那什么样的客户大概是会去采购M365的国际版本,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MNC(跨国公司)。就是本来比如你是ABB、沃尔玛等全球大客户,本来在全球就是用的这个版本,所以回来也要和大家是统一的。当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去merge的这种技术。

第二是中国企业出海。比如说像远景能源、拼多多这一类的,在国外是有office的,是要出海的,那很自然是需要去在那个地方购买一些相关的本地服务,就是global的服务。

第三类当然也有国企,在出海或者说收购的时候在海外使用。比如说石化、石油,像这个五矿这一类经常在海外的,我去搞腾笼换鸟的事,我在海外经常收购,比如说澳洲,然后我在巴西、秘鲁等等的地方说我去建大坝,或者说我去收了人家的水库、油田,这种的话即便我是国企,收购过来也仍然会给本地的员工配一个global版,我不可能给他配一个中文版。

除此之外有非常多的东南沿海或者是做贸易的一些中小企业,经常会跟老外去进行交流或者在team上去开会等等的,也对这方面有需求。

总之微软国际版的客户都有出海需求和出海业务、出海场景的这些企业。

关于国际版的O365和国内版的O365的区别,那区别其实就是要墙,建在不同的data center上。我们在国际版的这些feature是跟全球互联互通的,然后国内版在世纪互联上去加新的feature这种肯定会delay一点,那delay的时间可能是三个月到半年不等,因为毕竟是要把国外的东西要在国内上新,就可能在IT、备案上你要去申请,可能技术本身的工程师的学习和支持等等,都需要有一个时间。而且因为全球的Azure也好,或者是全球的M365也好,在国内世纪互联上的那个版本,它其实完全跟国外的那个版本是物理隔离的,只是在我们中国的墙内并且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去提供支持的,那么有很多的客户,比如说他又有国内的O365,他又有国际版的M365的时候,他可能会去进同一个域,比如他都会用一个万科.com,我们也会有相应的一些merge的方案,或者迁移的方案,去帮助他在国内和国际之间打通这个墙。大家会发现有的时候我说M365,有的时候我说O365,因为M365是前年开始用这个term,大家还是比较习惯去说O365,它包括的就是传统上我们讲的Word、Excel、Powerpoint,teams、Outlook这些产品。

Q:微软在中国地区大概的业务体量?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微软收office的这个钱,它到底是直接收的office的软件,还是说office + Windows整体的这个授权版本?它是卖给企业呢,还是说放在PC整机里面去收钱?

A:第一是说我先给大家一个idea,我们中国区的营收占全球的营收非常少,不到2%的一个营收,不管是forAzure还是forM365系列。你们可以去找10.24的有一个向全体投资人的会议,CFO讲了一个小时的conference call。

M365跟O365的区别主要是什么呢?M365它的这个BU里面就包括了Windows、office和O365相关的这些业务的营收。我们传统的O365就指的是O365,没有包括Windows的部分。

我们在前年进行merge之后,我们现在是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1)Azure相关,就是所有跟ServerAzure有关,包括AI、data有关的都是放在这个大的BU里面,就是比如Ccode现在也放在Azure这个BU里面。2)productivity,就是M365,它会包括Windows、office、powerpoint、teams等的内容,还包括surface。3)business application,是包括我们E365和powerplatform等等相关的一些内容。

大家现在所看到全球包括中国区的M365的财务收入是包括了Windows的部分。中国区大概是个几百个million的营收,里面纯粹是来自于ToB,ToC的部分是不包括在这里面的。当然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盗版率很高,之前有一个数字说盗版率87.5%。当然在O365出来之后或者M365大家用了几年之后,其实我觉得很好用,而且它几百块钱家庭版你可以拖带5个不同的账号,是比较便宜的。所以大家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但个人版的office盗版率还是比较高。

跟预装有关的是另外一个层面,比如说我们在中国区的联想或者是dell机、Mac有的时候会预装了office,我们是由专门的部门去跟这些管OEM Hardware的厂商部门去计收,他们预装是算在总部的计收里面,没有算在中国区的计收。而且我们可能会看有一些人,比如说在这个市场上或者京东上买到的这个surface也好,买到的thinkpad也好,里面会写我包了一个office给你,但是我们识别正版和盗版的唯一的区别是看他有没有对于你这个office进行授权,即你有没有给过钱。如果是预装版本的office,后面应该会有个贴,是OEM版本的office的贴。如果说你是用作这种商业使用,大家还是会通过购买license的方式去买subscription版本的M365。

而且据我所知,在预装版本的那个部分,也不是所有的电脑都预装了一个正版的office,只是大家使用的时候不care而已,并且中国的版权也不会去追究个人的使用。

Q:最近也有传言说这个微软Azure AI相关的流量,好像相当一部分体量被中国人给用了,国内用户对于AI计算的使用情况到底是什么样?最近什么趋势?

A:虽然中国真实收来的ToB业务的收入在整个15个大区里面只占到全球的不到2%,但是在有了openAI、有了AzureopenAI和GPT及接下来有了Copilot之后,我们发现特别是在mainland中国,客户的诉求和感兴趣的程度和motivation和使用和consumption等等是空前的高,在所有的15个大区里面,我们是No.1。如果大家去看24号的Amy Hu的first quarter earnings的conference call的result,大家会看到我们在跟Google同时出了财报之后,我们的股票是涨了,然后Google跌了,现在整个市场很看好微软的AI,这部分已经开始去给微软赚钱了。

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数据是,AI特别是Azure上的AI已经贡献了我们growth部分的3%。这不是微软自己给的数据,也是一些机构根据财报的一些讨论或者预测。

我觉得中国区的增长一定是超过3%,而且是远远超过,可能能达到双位数。因为我们看到中国有几个大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有非常多的互联网企业,包括但不限于,比如说在国际上比较有名的TikTok、拼多多等,我们在互联网或者是社交媒体上已经完爆海外的Meta、Twitter、Instagram,中国企业对于互联网和社交是遥遥领先,那么因此这些企业对于AI、对于GPT是有大量的需求。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拼多多上说,今天我要去发布几百个SKU,然后不停的有新的SKU在出。比如卖娃娃有不同的SKU,就是不同产品的编码,那可能我要针对于不同的产品代码去生成不同的图、文、文案、宣导词。以前这些都是商家他自己上传,或者是后面有付费的美工去帮他做,但现在的话完全可以用GPT做图、文,当然现在图的部分还没有接入,当然可以想象以后DALL-E来了会更强大。现在只是说它对于文案部分的生成特别快,而且特别精准。

在海外,比如说你们可能看到了有NDA已经发布的一些例子,比如说像carmax那种卖二手车的,可能每年有5万辆车在上面来回卖,但在中国可能就是翻十倍的体量了。然后你可以非常快的通过AI、GPT的生成去把双方的需求非常快的锁定,你提出你的要求,比如我要一个MPV,我要一个几年之内的,我要一个行程是多少之内的,然后我要什么颜色的,他马上给你匹配五个最好的。后台会有个审核员,点击之后这个审核就通过了。基本而言80%多AI生成的产物都可以被admit去接受,所以说在互联网就digital native这个特殊的行业里面,本身中国又很强,然后本身中国人又非常innovative,所以大家对于AI的embracement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也看到有几个digital native的大客户现在的用量非常大,一直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其次就是游戏,因为游戏NPC、背景、对话、故事线完全可以由GPT去生成,但是以后可能也可以用Copilot去生成,那所以说游戏行业也是可以大量的使用GPT相关的AI服务。

我们也看到目前中国比如清华、北大、医院、很多的研究场所,又比如文心一言、360等等,无论是企业也好,还是机构也好,大家都在忙着去搞自己的Maas大模型。我自己对于Maas这个事件的看法,认为它就是风来了,这个猪也在天上飞,属于概念。但是说实话要去train这么一个大模型,没有个五六千万是做不下来的,非常耗钱,并且一点都不effective,并且需要长时间的云计算等级投入的事情。所以我自己感觉如果不是一个大企业,如果不是一个特别有钱的单位,说去做Maas,我认为不太可能。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小一点的,比如说像智普,或者是像这个行业里面商汤等等这种比较传统的AI,大家也是搭着AI这趟车想要去做一些事情出来,那么在它的一个单一vertical的领域里面,我相信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像海外的midjourney就是在众多的AI里面、众多的大厂里面挤出了一条线,在很多个AI中挤出了自己独角兽的需求。但这一切都是在变化当中,我们也希望中国的企业可以真正做到弯道超车,就是机会还是有,但是真的是很耗钱。

Q:微软中国的国际版、国内版落地思路?比较重视哪些行业客户?是否在大力推广?

A:好问题,第一,有没有一些行业或者场景的区别?对于Copilot当然有,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一是头部的客户,就是他自己对于钱特别的不敏感,我本身就是S500强,我本身是S2000强,我本来就是一个E5客户,一年就花好几千(每个人),你说你现在给我一年多个2000块钱人民币,我觉得不是个事,所以这是头部的客户,他本来就要用,比如说像刚才讲的,万科或沃尔玛这一类。反正就是S500强,并且跟微软关系很好,也全面在adopt微软的E3或者E5,特别是E5的公司。

第二类的话就是咨询类的,比如说像东吴证券,就是现在在座的各位,你们本身是强文字工作者,每天要有大量的信息进出,要开大量的会,那这个时候你做咨询有关的业务,做这种财务或者是投资有关的业务时,你们都是强信息处理者,也会经常开会,那么对你们而言这个文字的处理和开会的summary,或者是总结,或者是预测,或者是写口水话这些就非常重要了。再往下的话,比如说我们很多的单品,不管是投资有关的,还是说一个commercial的单品,比如你自己平时也是经常跟文字打交道的,还要去看很多的东西,以及要去输出很多的文字内容的时候肯定也需要。以及比如说问招行,或者问麦肯锡说一个月30美金要不要一个小助手,一个军师来帮你写东西?他肯定马上说我要全员都配上。

还有it公司,那你可能用GitHub写代码以及用这个Copilot去帮你做很多代码相关的文字生成工作,就非常好用。

当然还有一些国企,或者说一些研究机构,比如学校这一类的,他们自己也会非常希望在Copilot的基础上去开发自己的一些定制化服务,也会有一些IC比如说像小冰,或者是像来也这一类的,希望针对Copilot再加一些跟自己对接的OCR等等的,比如审核名片或者审核合同的一些服务。总之是说Copilot它其实就像你的一个智能助理,就像你的Siri或者你的这个小爱同学,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去把他唤出来,然后跟他进行交流。

现在我们跟大家讲它卖30美金一个月,我们一定是赔钱的,所以买到就是赚到。像我们现在开的这个会,你完全可以用Copilot来进行最后的summary,就会大大的节省你们的时间。

Q:如果说总结一下您平时觉得提升效率最有效的三个功能的话,您会觉得哪三个?

A:我可以讲讲我自己对于Copilot的使用,可能提效20%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强productivity的文字工作者,当然可以使用。或者说你自己对于AI技术也非常的喜欢,比如说你本身是经常跟Siri或者小爱同学聊天的,那你可能也因为喜欢去交流使用。又比如说你可能是老师,或者是律师,或者是参与医生,那你要去专门写方子,要去批学生的作业,或者说要去写当事人的一些文档等等这些时候,即如果你是一个相应的particular行业的文字工作者,那Copilot也可以非常大的去帮助你,因为它实际就是一个语音助理,并且你还不用跟人交流。

第一,说到这个Copilot,我会特别推荐大家去看一个公众号叫微软科技。这两天大家也看到微软科技是,比如它在各个地方比如深圳、上海有各种线上线下的会。它昨天的文章里面就有专门讲关于M365 Copilot——您的智能工作新伙伴,给了很多数据,比如70%的人类会用它,什么人工智能是82%等等。

我个人的体验是有以下三点。我再说一点,你刚才这个问题就问得非常好,因为Copilot给你反馈的东西强烈的取决于你问的问题是不是精准、是不是好。就比如说你刚才问我说三个重点,那我们在meeting之中,如果我提了三个重点,那么它最后出来的report或出来summary里面它也会提三个重点。我们给它越来越多的重点和bulletpoint,它就会反馈我更多的bulletpoint,就会更精准。

第一个它非常擅长去写胶水话,可以帮我省很多的时间,就是它特别擅长写口水话、胶水话,或者帮你生成胶水代码。比如说你自己是个coder,重复性的工作你可以让它给你写。又比如说是我去给客户写的某一个EDM,或者汇报给老板的某一个reporting,比如我weekly的wordreport这些口水化的或胶水化的中间串场它写的非常好,所以核心的内容我来填,但是这些框架和胶水化和中间的串词等等,比如说我要去招一个人,然后我要选择问哪些问题的时候,让它来给我提供框架是非常好的。

第二点是它可以在我不了解的或者不是很顺的方面给我很多的思路。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刚接手工作的HR,或者说我作为一个老板,我今天要去招一个dataAI的产品经理,那我这个产品经理到底他需要哪些quality我都不是很清楚,可以问一下Copilot,让它提一下如果要招一个dataAI的产品经理,候选人可能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甚至面试的时候,我问它ten top questions,它也可以非常好的给我一些思路。比如说我今天要去跟一个泰康人寿的人去交流,我会问它能不能给我summary最近10个跟泰康人寿有关的新闻,让我知道跟他有哪些谈资,甚至说我接下来跟他交谈的部分,哪一些是可能去link back到向他推销Copilot这些问题,我都可以去问Copilot。

第三点,人其实还是很孤独的需要陪伴的,你可以把Copilot拟人化,说你情绪不好,跟它聊天,或者说是今天你做工作累了,然后你问它要一些input,他可能会给你一些output,这些时候它会刺激你。在你写东西卡住的时候,它会给你一些新的逗号,这个跟GPT有点像。然后比如说我处理文书的时候,我处理邮件的时候,那它在我的旁边,它可以更easy的去给我一些idea。所以这三个是我觉得用的比较习惯适应的。

我自己的感觉是我最多用它去处理文书类的工作。

如果是细到Copilot里面不同组件的使用的话,第一的是Outlook的写邮件;第二是teams,让它去给我summarize和去locate哪个人说了什么话并且followup;第三是word,第四是Powerpoint。

Q:非常好的内容分享。微软怎么看待最近美国又进一步限制了对中国的算力、芯片的出口这件事情,会不会因为这个事,增加中国客户对于Azure的云计算的需求?

A:好问题,我个人来看,我们现在在Mainland中国这边,我们希望去弯道超车,不管是文心一言、阿里、华为、火山引擎也好等等,这些自己做大模型训练的人,还是离不开英伟达的。美国现在也看到了这个部分,所以拜登政府也出了一个新的禁令,简言之说这个紧箍咒套的越来越紧,接下来也会越来越难自己单独搞到。

在这个大背景的前提之下,微软一直的口号是提供大模型训练的平台,即云计算规模的平台。比如说我们跟Meta的合作——Llama2,又比如说今年清华大学要测试,或者说是智谱要测、要去钻研什么东西,如果要去做一些相关的模型,我们都非常欢迎,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欢迎来微软的global Azure平台上去做相关的模型训练。

我们不只是跟OpenAI在合作,Meta也在我们这里训练,清华大学也在我们这里训练的话,anybody我们都欢迎。Azure是作为一个底层的框架提供各种infra,当然也包括芯片。还有很多的工具,比如说大家会用到AI的studio,API的接口,以及plugplay这种。所以今天萨提亚所讲的说无论你是一个开源的,还是一个闭源的,或者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我们都欢迎你在globalazure上去training。

如果你问是不是私有的,答案不是。因为我们只在global azure上,并且完全是在一个公有云的架构上去做这样的training微调以及工具层面的提供。所以我们提供的其实是一个平台级的服务,我们不做私有云,也不会去做,比如把azure或者把OpenAI去landing到家里面的这些我们都不做,都是在globalazure上提供服务。

也就是说对于国内的客户而言,如果你买不到芯片,也没办法自己去做大模型的training的时候,我们欢迎你去微软的globalazure上去使用它的服务,所以我相信这是利好的。

Q:个人用户能不能买到global版本的365?

A:我的理解是未来应该可以买到,但是现在来讲,我们主要针对于的这四个版本应该都是绑定实体的,就是E3、E5、business和standard这四个。但是事情都是变化的。比如大家一开始用的GPT是3.0,现在已经4.0了,因为它是变化的。

Q:Copilot在国内的业务是国内的销售团队直接去跟客户推进吗?还是说像世纪互联一样有其他的代理?还有global版本的数据脱敏以后是放到香港还是在哪?

A:第一是销售都可以推,第二是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可以卖的。因为before Copilot出来,我们也是通过自己的销售,不管它是直销还是21世纪互联,或者是我们的reseller,之前大家也是这样卖国际版的。我们所有的话术和使用的营销的册子,学习的PPT、PDF都是一套的,即大家对于销售training的话术是一套的。

M365没有去让你选择Copilot的地址的选项,我个人也认为不应该是香港,因为大家知道Copilot的背后仍然是OpenAI,当然也会有我们微软自己自研的IP的语音服务,translation服务,或者是类似于OCR或者tax转文字等等这些服务,它其实是一个mix的东西,一部分是OpenAI的IP、一部分是微软自己的IP。

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给大家为什么不在香港,因为目前全球只有6个datacenter提供OpenAI的服务。这六个datacenter分别是在美东的纽约有俩,美西有一个,在荷兰有一个,法国有一个,还有一个应该是在英国。就基本上是美国三个,然后欧洲三个。接下来是否会有在亚太landing的plan我现在没有看到,所以我现在能给大家的的idea就是目前我们只有6个在国外的openAI的服务,并且Copilot背后是要调用openAI的服务,那它most likely是在六个data center,它不可能在香港。目前我们也没有说在香港要开Copilot,或者是OpenAI服务的计划,当然也有可能是我level不够所以没看到。

Q:国内的用户用的Copilot模型跟全球用户们用的Copilot模型一样吗?还是说对中国有一些定制化。

A:Copilot,现在就是在国际版的M365上,他不会分墙内墙外,所以他也不会去看你是不是来自于中国的一个实体所以给你特别版。我们卖的是国内和国外统一的,都是国际版的M365,这个是一样的,并且它其上的Copilot也应该是一样的,不会有变化。

Q:明白,我觉得大家可能是比较担心对于中国会不会有一些特定的敏感词的预筛选。

A:我不觉得。因为本来我们在国际版的M365里面,我就没有听说有这种预筛选,我猜测一下大家是不是想说因为中国有一些数据安全的screening,但是不是说因为美国政府也好,或者各种原因,在国际版的M365上也会不会有针对于国内的IP的training,我的答案是一定没有。

因为微软对于所有客户的数据有三个原则,不管你是OpenAI还是你是Copilot,还是说你就是normal,或者是Azuredata或者是M365的data。

第一个原则是你的数据就是你的数据,它不是微软的,它也不是任何人的,微软不会对你的数据有任何的visibility。然后主权是你的,同样说,因为主权是你的,所有发生的问题也是你自己要负责的。

第二点是说因为我们看不到客户的任何数据,所以也不会用它去跟bing这个大池子,或者说不会用它去train任何的模型,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比如是一个金融机构,或是Metalife,或者是泰康,客户的一些很重要的数据放上去了,不用担心会被汇入那个bing的大海,被别人拿去train他们的数据。

反过来想,bing或者trainOpenAI本身也不会要你的数据,因为如果他要了你的数据,他也搞不清楚这些数据的主权,后面可能会带来法律的issue,再者万一竞争对手或者一些恶意的人去灌海量的垃圾数据,把这些垃圾数据代入也会带偏他的模型。所以从进和出两个层面,我们都不会去看这个数据,也不会用来train任何的模型。

第三是说怎样去保证你的商业道德可以被技术保障,因为我们所有的承诺都是基于我们的安全性有非常好的边界。大家知道过去那么多人都在使用O365或者M365。O365这款产品历来是在大的微软产品池中受攻击最多的,但是大家并没有听说过不管是500强也好,或者O365的客户的数据在O365上使用被盗这样一些新闻,这也就展现了它的安全性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有自己的security,甚至security现在也配备了Copilot,所以大家也可以去关注一下,打一个小广告。所以根据上面的三个原则,大家可以认为说技术上、商业道德上、安全性上,大家使用的O365的Copilot是非常安全的。

Q:所以总体来看,微软对于中国在AI相关应用方面的需求变现还是有一个相对乐观的态度吗?

A:当然,现在都已经供不应求了,大家都在排队去买这个产品。国际版的M365既然能定11月1号这个时间,我相信从芯片层面或者是从工程师的support层面应该都是拉通的,排队情况应该还好。

Q:微软在全球的Copilot计划,未来有没有一些量化的目标?

A:我们并没有一个所谓的说法在业务上或者是财务上要达到某一个指标。因为我们销售的KPI在7月底就确定了,因为我们的财年是从每一年的七月一号到第二年的六月三十号,在这个时段里我们已经是把每一个销售身上或者是技术身上扛的KPI就确定了,那它如果是有针对于Copilot的,可能带来的增量也maybe已经在这里体现了。

从我个人看,为什么觉得我们没有这个数据,是因为之前在OpenAI出来的时候,GPT出来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对于Azure有任何临时涨quota,也不会说Azure的增长率需要临时提10%。因为微软这个公司,还是完全遵守法律逻辑的。我前期跟你确定好作为一个销售一年的quota,就不会再临时给你增加quota。

再者我们也确实不清楚Copilot出来后会不会供不应求,如果说给销售增加了业绩要求,给我定了这个quota,然后你又供不上,大家就会两边争执。所以我们目前并没有一个硬性的销售指标。

对于渗透率我们内部没有一些官方的文字。

不代表公司的观点,我自己的预测是,第一,我们会觉得头部的客户就是不差钱客户,是一定会买的,就像刚才讲的麦肯锡或者你们东吴证券这样不差钱的客户;

第二的话是E5的客户,mostly还是价格不敏感的,是会使用的;

第三是这种heavy文字工作者会使用。以及大概在7月份还是5月份有一个针对于GPT使用者习惯的报告,说每天在OpenAI上跟ChatGPT频繁聊天的人,就比如一周聊两次的人一开始是达到13%,但是后来这个数据降到了4%左右。就是一周聊两次的人占比降到了4%左右,那么我们会认为这4%的人习惯于跟AI聊天,可能平时也叫Siri、小爱同学去关个空调等等,所以他有这个习惯。那这一部分的人里面,如果他是一个商务人士,那他可能也是Copilot的一个对象。

基于刚才所说的这几种人,我自己把它做了一个目标画像来看,当然也可能在中国会有些difference,因为我们中国比较卷,我们的互联网、游戏、或者国企都特别卷,甚至包括我们政府,都特别想尝试一下新东西。

如果在一个一年的周期里,基于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数据,我会认为在2024年年底的时候,maybe它的渗出率应该是在5%~8%,不会超过10%of现有O365使用者的一个比率,因为毕竟还是挺贵的。但还是说,目前大家买到就是赚到,因为我们现在赔钱在做这个生意,大家看财报也可以知道现在还没到盈亏平衡点。所以现在用了就是很赚,一个月花200多块钱,获得一个非常好用的、可以帮你省大量时间的助手。

声明:本文係轉自網絡,版權不屬於本網站且本文观点不代表計然財經立场。如有不妥之處,煩請聯繫删除。網址:https://jirancaijing.com/trader/weiruancopiltopyaojinjunzhongguo/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10月28日 14:12
下一篇 2023年10月30日 08:3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Email to me

在线咨询: QQ交谈

Email:ktkto@outlook.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Email to me

QQ交谈

ktkto@outlook.com

歡迎大家來到計然財經,从阅读到思考,感悟趋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