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30日,万家基金黄海掌舵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基金以48.56%的全年涨幅,一举夺冠。
投资主要还是做定价而不是做选择,当我们发现市场对某类产品的定价严重偏离、价格严重低于价值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市场的错误定价。
市场有很多时候会出现与常识、共识相悖的情况,我们还是会坚守常识,因为朴素的真理有可能会在市场喧嚣的时候隐藏起来,但最终还是会发挥作用。
明年二季度下半阶段,估值可能会有上行的过程,我更看好明年下半年的走势。风格上,我还是比较看好价值股的风格。
明年还是看好稳增长主线中的投资机会:
一是看好上游资源品、地产产业链、化工等
二是看好未来需求回暖的优质消费类公司;
三是看好金融的周期轮动。
对照2008年,在那样一个全球性库存下行周期中,全球市场、包括A股都表现出一个特征:首先是通胀、后来是经济衰退,先胀后滞。
今年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内外的差异,外胀内滞,国外的周期走在复苏的后端、是一个通胀的过程,而国内更多体现为滞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参照背景 下,我们认为通胀在全年来说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布局于能源、地产,一个对应着通胀、一个对应着增长,我们认为这是全年问题的痛点。另外,我们认为在弱市阶段尽可能还是要集中,市场在下行过程中,好的公司和行业其实是越来越少的,只有集中才能够获取超额收益、保全资产。
从战术上,我们也做对了一些事情。我们将能源划分为两块:
- 高股息的动力煤公司,分红比例更高、价格波动较小,相对比较稳定,在风险出现的时候有防御性,当然由于其业绩在上调,所以也有着一定的进攻性。
- 现货比例比较高的、与市场价格挂钩紧密、或不受价格限制的焦煤,它与经济短期需求波动有强相关性。在需求好的时候,比如今年一季度前两月,它们具有较强的进攻性。
在这两类能源品类中,我们做了一些切换,一季度更多地配置焦煤,二季度动力煤可能会多一些,当然并不是全部切换,只是比例上有增加减少。另外,今年全年的两个市场低点,一是在二季度、二是在四季度,其实我们都有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二季度买入新能源中的海上风电板块及军工板块,四季度买入了白酒和银行,这两处布局也为组合贡献了收益。
如果从十年的维度来看,其实能源走出了一个大通胀的背景。全球能源、包括其他的资源品,过去十年的资本开支是比较低的,供给其实是受限的,而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稳步上升,这种情况下就会从过剩、到平衡、到紧平衡、最后出现缺口、缺口变化,这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的问题。
方法上,我们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是抓住经济库存的周期,经济周期上行时配置的行业多一些,经济下行的时候少一些。
2012年以前,我们更多是抓住需求端的变化,因为经济周期上行时需求弹性很大;2012年以后,经济波动幅度变小,变成存量经济,需求波动不那么明显了,所以我们更多地关注供给端行业格局的变化,包括政策主导的推动、技术的创新,之前是贝塔的变化,现在是阿尔法的变化。我们有万家资深的行业数据跟踪、宏观判断的平台,也有研究员、基金经理自下而上调研的支持,形成了一个综合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印证的体系。
投资特点上,我们在行业选择中会下更多的功夫。一是会抓住经济中关注度最高的主流公司和行业:2016年主要是建筑、地产,2017年主要是地产,也参与了白酒、光伏的周期,2019年后主要是农业和猪周期。
始终把估值的安全垫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所以中长期的业绩上,我们更看重久期比较短的资产,投资标的一年期维度资产业绩表现在整个选择中的权重占比较高。所以我们基金表现好往往是在熊市、震荡市、或是牛市前半段的时候。我们偏审慎地布局在低估值领域,在低估环境下的主动出击、选择面反而会更多。
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宏观、行业数据的推导一定要落实到上市公司具体的现金流、企业盈利、订单上,宏观中观微观一定要相互印证。
价值投资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可以通过现金分红方式判断,港股中有些公司的分红率平均有20%,而且有一定的持续性。高分红的公司质地是最硬的,而且往往出现在传统行业中,它的估值较低,所以分红率较高、股息率很高;且传统行业的变化较少,虽然行业容量不大,但参与人不多,而公司又具有一定的优势、长期业绩比较稳定、分红较高、没有资本开支,这种公司是很稳健的,持有它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只需要重点考虑公司的商业模式能运转下去、利润没有太大起伏
第二类是用一级市场投资的眼光来看,选择未来发展比较好的方向,比如科技中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这些行业按照国外的发展轨迹参考,国内的市场空间或许还有十倍。再优选行业中可能会成为龙头的一些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贡献非常高的回报,这也是一种伴随企业成长的价值投资。
景气投资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部分人看到公司报表好转的时候,你能更早地看到。比如说保险,由于代理人、产品的原因调整了好几年,现在看到边际的变化、效率的提升、开门红超预期等,这种变化又结合了股价长期的低迷,如果提前买入这种变化就会从股价中反映出来,虽然可能利润会在未来体现出来,而且利润如果持续体现,基金经理可能还会调整加仓。
站在目前时点很难展望未来。基本面上,明年经济是一个弱复苏的过程。地产的复苏也是缓慢的、在过度出清背景下的复苏,需要不断消化。居民角度上,近三年居民的收入预期在趋于弱化,储蓄增速很快,扭转这一过程也需要时间。
积极方面,我们认为库存的周期还是比较有效的,明年二季度就应该是库存周期的底部,未来是向上走的趋势,只是过程会比较缓慢。库存周期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就有一个筑底的过程,最终会在政策的发力下和稳增长政策的累积效果下体现出来。稳增长政策和库存周期的叠加从过去几年来看是一个牛市特征,但是消化还是需要一、两个季度的时间。
今年是弱市,并不完全符合熊市的特征。一是从中位数的角度来说,调整幅度不是特别大,更多是一种结构的熊市。二是从资金的流出来看,正常熊市中资金流出占比很大,但今年以来市场虽然下跌,但结构性的机会非常多,更多地反映了经济不好时,股市中囤积了很多闲余资金,资金是比较充沛的,这些资金不断在市场中寻找机会。
从情绪来看,真正到市场底部时,即使出现利好消息,还会下跌,因为情绪比较悲观,但是今年跌倒3000点时,很多人非常看好,认为这是铁底。所以这波调整反映出了强预期、弱现实的情况。经济还是很差的,但是预期比较强,反映为资金比较充沛地囤积,价值的估值比较低,但成长和消费的估值并没有出现很大的下调
未来一个季度,估值上我认为不会大调,强预期可能把未来一两个季度后的复苏全部体现在了股价中。比如航空股前两年巨亏,但是它的股价还是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估值已经反映了未来的预期。强预期下估值是否还有波动也是值得讨论的,我认为未来的估值还会有波动,但在明年二季度下半阶段,估值可能还是会有上行的过程,我更看好明年下半年的走势。
从过去十年看,以中证风格指数为例,很多时候是以三四年为维度进行切换,比如,中证金融指数在2012-2015年四年的时间是跑赢中证消费指数的,2016年,两者跑平了,2017年-2020年四年中证消费就开始大幅跑赢了中证金融, 2021-2022年两者跑平,明年金融开始反超消费的可能性更大些。
大类资产配置上,过去3年无论消费还是科技的结构性牛市导致了80%以上的主动权益资金囤在了成长股中,对价值股的配置极少。价值股再平衡过程的持续时间至少在两年以上,所以从长期来看,资产配置在低估值价值股的再平衡过程是有持续性的。今年经济弱复苏的过程中,低估值、高分红、低负债、高现金流的公司很稀缺,会出现资产荒,所以它们理应作为增量资金和存量资金增配的方向
今年肯定是一个通胀的大年,明年上半年中国的需求还是一个缓慢复苏的过程,国外的需求也在往下走,所以我认为明年上半年通胀的压力会有所缓解。但明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海外的经济可能在慢慢衰退,通胀的硬约束始终存在,供给始终是打不开的。一是逆全球化和贸易战使得市场供给链碎片化,无形改变了以前全球化分工合作带来的低通胀高增长模式;二是现在能源、金属价格大涨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开支,这是和以前不一样的;三是在全球经济因为疫情而下行的过程中,中国近两年也会保持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宽货币也会推升通胀压力。
我们很看好有色,但有色公司的估值、分红、现金流似乎没有能源公司更好。有些有色明年的供给也会提升,我们认为有色板块中还是要精选个股。A股市场的预期会提前反应,未来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预期都提前体现出来,明年二季度以后可能化工、建材、地产链、基建链、中游钢铁水泥等都会有表现。
- 看好上游资源品、地产产业链、化工等;
- 看好未来需求回暖的优质消费类公司;
- 看好金融的周期轮动。
我认为市场还是偏稳定的,但结构性的某个板块,比如创业板,可能有弱相对收益的风险,未来五年、十年前景好的、集中度高的行业也可能遭受短期的冲击,这些都值得警惕。
此外,我也担心一些尾部风险:疫情会给消费型企业、线下场景、地产公司带来困难,虽然目前在救助下不会爆发,但可能会反应于未来的一二季报中,这也会对目前某些高预期行业产生冲击,目前这些负面信息还没有被考虑在内。我们不知道疫情的过程如何演进,虽然结局必然战胜,但可能会有反复,还需要再观察。
本文系原創文章,作者:紫氣東來,如未授權不得轉載,取得轉載同意後,請備註出處。本文:22年冠军基金,23年股市如何演绎?。网址:https://jirancaijing.com/huaerjie/22nianguanjunjijin23niangushiruhe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