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不救房地产,将成为23年的重要议题。
据券商的数据显示:综合居民部门贷款和存款,估算居民部门“超额净储蓄”规模,截至2022年10月底,居民部门“超额净储蓄”达到7.05万亿元,2022年内增长的约3.75万亿,这一部分“超额储蓄”或成为在疫情因素消退之后消费增长的潜能。
超额储蓄,一般被央行视为:巨大的水库,如果不加以引导,那么将是高通胀的来源。因此:有房地产夜壶、蓄水池之说。按照旧有的行为模式:超额储蓄-引导进入地产OR股市-完成转化-蓄水池-通胀平稳。然后再来一轮……
有两个动作值得关注:
- 发改委等十九部门: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搬迁群众进城落户。鼓励落户,即继续城市化…..意味着更多的农村人进城,将是购房的刚需;此前大部分城市都有文凭限制,比如被视为新一线城市西安,本科以上才有落户资格。
- 22年1月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房地产工作要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和当前的中心工作来展开。
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系统要在稳中开好局、在进上下功夫,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重点抓好十二个方面工作。
以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为主线
| 对于2023年房地产市场,住建部将会采取哪些行动?
住建部在会上表示,将以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为主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努力提升品质、建设好房子,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放心租房。
一是稳预期。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努力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住宅产业发展相协调,严控投机炒房。
二是防范风险。要“抓两头、带中间”,以“慢撒气”的方式,防范化解风险。“一头”抓出险房企,一方面帮助企业自救,另一方面依法依规处置,该破产的破产,该追责的追责,不让违法违规者“金蝉脱壳”,不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蒙混过关。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做好保交楼工作。“一头”抓优质房企,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企、民企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三是促进转型。各项制度要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要大力提高住房品质,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大力提升物业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要形成房屋安全长效机制,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等制度,让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有依据、有保障。
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建设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个目标任务。在规划设计方面,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好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专项规划。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研究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明确从房子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市不同尺度的设计要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韧性。研究建立建设工程许可制度,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构建从建设工程设计、到施工、到验收、再到运维的闭环管理制度。
在城市“体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向群众身边延伸、在“实”上下功夫,从房子开始,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查找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要有硬指标、硬要求、硬督查,成为解决问题的指挥棒。在城市更新方面,城市“体检”出来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城市“体检”的结果,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依据。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春节周,华尔街日报有文章《华尔街日报:中国房地产萧条加剧经济之痛》指出,房地产仍然是中国重要引擎,并无可替代。未来房地产将会更加的结构化……即人口流入的城市继续强劲,而人口净流出城市,将彻底失去地产的流动性。
如果再次启动类似08年的那种强刺激房地产模式,当然短期是救经济的春药,中长期恐怕是一场春梦……
本文系來自作者投稿,並不代表計然財經之立場,如若侵權,请聯繫我們進行處理。本文:23年房地产夜壶又拎出来了?,網址:https://jirancaijing.com/huaerjie/jirancaijingjiubujiufangdechanjiangchengwei23niandezhongyaoy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