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大师丹尼尔·卡尼曼:人类的决策缺陷

聪明的投资者:认知心理大师丹尼尔·卡尼曼离世,“思考快与慢”影响代代投资人

文:聪明投资者

图片
图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布于X平台的公告

早上,在上海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一条信息在投资群刷屏:

当地时间3月27日,以色列裔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考快与慢》《噪声》作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去世,享年90岁。

被称为“行为经济学之父”的卡尼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拥有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头衔。被认为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奥巴马公开表示自己是卡尼曼的忠实读者,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以及谢尔盖·布林、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和Twitt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等,都是他的学生。

之所以在投资圈备受关注,是因为他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中,连巴菲特和芒格都受益其中。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的条件之上的,假定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充满理智的,不会感情用事,不会盲从,还能精于判断和计算。

这被称为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用于刻画理性行为。

但是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上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中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似乎取决于结果与设想的差距,而不是结果本身。

也就是说,人们在决策时,心里是有个参考标准的,决策更多看的是与参考标准的差距有多大。举个例子,发工资涨了100块感觉没什么,但要是减100块,那肯定要问个清楚。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卡尼曼和心理学天才特沃斯基在1979年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与期望效用理论互补,用于描述实际行为。

显然,这一理论在今天的金融市场中,已经被广泛讨论。所有关于行为经济学的著作,都绕不开这个理论。卡尼曼的谷歌学术页面显示,他的作品被引用超过五十万次!

我们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概括下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 确定效应:在确定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所谓,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 反射效应:在确定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后者。毕竟后者还能挣扎一把;
  • 损失规避:就算又捡了100块,也难以抵消你丢了100块的痛苦;
  • 迷恋小概率:买彩票;
  • 参照依赖:在“别人年入6万而你赚7万”和“别人年入9万而你赚8万”的选择中,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简言之,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又很愿意冒险,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所以,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投资行为倾向也是可以预测的。

卡尼曼在“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这个论点上的研究贡献,还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份诺奖独特在,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凭借心理学研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当然,这份荣誉也有1996年去世的特沃斯基的一份。

让卡尼曼的思想对认知科学界影响更为深远的,还有两本他广为人知的著作。一本是他2011年出版的《思考,快与慢》(Thinking,Fast and Slow),被投资圈视若珍宝。

他在书中表示,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快思考)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

但是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容易让人上当,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人类做出错误选择。比如确定两个物体孰远孰近、察觉对方语气中的不友善……

(慢思考)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

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比如对比两款冰箱的效能、草拟一份重要合同……

卡尼曼曾遇到过某大型公司的首席投资官,仅仅因为在车展上被福特的某款车所吸引,就大量投资于福特汽车的股票。

作为决策与判断研究领域的先驱,卡尼曼在书中用丰富精确的语言讨论了自己和他人在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赞美《思考,快与慢》:

这是社会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堪与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相媲美。

酝酿了10年后,卡尼曼还出了一本书,这两年被频繁提及,即2021年出版的《噪声:人类判断的缺陷》。

多年来大家更倾向于偏差是导致人类判断出错的关键,但是卡尼曼指出:噪声,才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

一句话概括:人类判断的错误=偏差+噪声。

“噪声就像漏水的地下室,它之所以能被容忍,不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可接受的,而是因为它一直未被人们注意到。”卡尼曼在书中写道。噪声遍布投资、管理、法律、教育等各个领域,它是随机的,但却是致命的。

如果能充分识别到噪声,也许可以让我们避开未曾留意的投资陷阱。

如果《思考,快与慢》要击退的是人类判断过程中的敌人“偏差”,那么《噪声》要绝杀的就是其中的另一大隐形敌人——噪声。

被芒格喜欢到送伯克希尔股票的《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也说:

《噪声》的影响是震撼性的,因为它探究了人类判断的一种根本性且被严重低估的危险。

聪明投资者曾在采访、路演、读书会等众多跟投资人的交流中,无数次听到大家谈起受到卡尼曼著作的深刻影响。

@莫泰山(博道基金董事长):

长期投资不仅需要慢思考,也需要慢下来见证伟大,等待复利。长期投资确实有点难坚持,知易行难。该怎么做?把投资期限放长一点,投资是不用争分夺秒的,你把比较闲的钱设定一个3-5年的期限,如果能有10年更好,这样你心态就会平一点。

另外长期投资也涉及快思考。《思考,快与慢》中就说到,当遇到不明确的情况时,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赶紧跑,躲避风险,这也是人类很有用的一个本能。

对于投资来讲,我们是有时间来慢慢思考的,一些慢思考,概率的思维、逆向的思维、长期的思维有助于我们把投资做的更好,有助于我们慢慢变富。对优秀公司来说,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有可能等到更好的结果。

@姜诚(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经济短期来讲,宏观经济也好,微观个体也好,都会有周期性的波动,股市也是一样。只不过大家在周期性下行时,自己不断构造叙事谬误。正如卡尼曼提出的认知偏差,当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一定要找到因果关系,一定要构建理由,然后认为这个理由会长期存在,所以会一直不好下去,这就形成了线性外推。

(推荐阅读《噪声》)何谓噪声?何谓偏差?噪声有哪些分类?如何识别并克服噪声?大师卡尼曼总是系统又深刻。

@周良(少数派投资创始人):

我们有几本是必读的,比如《思考,快与慢》,还有一本书叫《行为投资学手册》。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书籍,里面讲到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叫快思维,一种叫慢思维。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用的都是快思维,它是直觉的,感性的。

慢思维很耗费脑力,时间很长,但最大的特点是准确,时间长了,可验证的多了,你判断人才不会出错,也是我们常说的,日久见人心。

所以快思维效率高,容易犯错,慢思维效率很低,但是准确率很高。但是人类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脑力也是有限的,所以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快思维。

我们就是要用更加准确的慢思维去找到大部分人快思维犯错的地方,这才是我们的投资方法。所以它是非常独特的,是很少数派的。

@舒泰峰(重阳投资合伙人):

好的作品往往能够凝练为一句话并且直击人心,“哪里有判断,哪里就有噪声”就属于这样的一类。它来自于卡尼曼的《噪声》。

在《思考,快与慢》中,我们知道了认知偏差对判断造成的巨大损害,而《噪声》则揭示了另一种的损害,比如在(一些)判刑的案例中,显然造成了“同罪不同罚”的不公平现象。

结合投资来看,如果同一家投资公司的分析师按照同样的标准给某只股票估值,一个结果是30元,另一个结果是60元,甚至还有一个结果是90元,那么投资经理该听谁的呢?

你肯定会想到用平均值的方法来测量,的确,这是一个好方法。但是,按照平均法消除噪声必须首先确保每个人的判断是独立的,否则这种平均便没有意义。

“独立性”正是卡尼曼所提出的“决策卫生”策略的其中重要一项,其他的还包括:放弃个性化表达而追求准确性;使用统计性思维,采用外部视角审视个案(把案例放到一系列相似案例中去考察);对判断进行结构化,将其分解成几个独立的任务,可以减少过度一致性问题……

当然,正如卡尼曼所说,也不是说在任何领域都需要消除噪声,比如在艺术领域,保留点噪声,世界会更生动。

@姚志鹏(嘉实基金副总经理):

新兴产业发展往往是在波动中前行,而每次市场波动总有悲观的理由、各种版本的“鬼故事”,但有些影响因子是长期的,有些是短期的。我把这本书(《噪声》)推荐给大家,在纷繁杂乱的世界里,减少信息过度获取,走向那条少有人走的路,投资那些真正少数的优质成长标的。

认知心理大师丹尼尔·卡尼曼:人类的决策缺陷

这位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心理学家,童年在巴黎成长,20岁获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心理学学位,27岁又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博士。

他是幸运的,幼年时求学中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中年时与最好的伙伴一起研究最感兴趣的事,最终取得非凡成就。

但很少为人所知的是,这位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一生走过无数个漆黑的夜晚:幼年丧父,中年离异,孩子重病……而他一辈子研究的,都是如何更理性地做出决策。

我们把这位心理学大师最经典的《思考,快与慢》里那些让无数人触动的金句摘录出来,谨以此,纪念丹尼尔·卡尼曼,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认知心理大师丹尼尔·卡尼曼:人类的决策缺陷

快思考与慢思考

1、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2、一些至关重要的任务却只有系统2才能执行,因为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系统1产生的直觉和冲动。

3、系统2在代替系统1进行日常抉择时,总是耗时很长且非常低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妥协: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

4、心情显然能够影响系统1的运行:当我们不舒服和不开心时,就会丧失自己的直觉。

5、我们的大脑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

6、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7、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8、经验自我是回答“现在疼吗”这种问题的,而记忆自我则是回答“总体如何”这种问题的。我们只有通过记忆才能保存生活体验,因此,在我们思考生命时,唯一能采取的观点来自于记忆自我。

自信与偏见

9、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

10、很多人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显然觉得认知努力没什么意思,会尽量避免费力思考。

11、对事实的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需要这个事实的时候却总是无法立即将其提取出来。

12、聪明不仅是指推理的能力,也指在记忆中搜寻相关信息和在必要时调动注意力的能力。

13、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

14、如果你赞同一个总统的政见,你可能也会喜爱他的声音及着装。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环效应。

15、思维的发散性和强度匹配结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对很多自己不很了解的事情能够做出直觉性判断。

16、关于贝叶斯定理,有两点我们要铭记在心,要知道我们总是喜欢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第一,基础比率十分重要,即便是在手头的案例已有证据的情况下依然如此;第二,通过分析证据得到的直观印象通常都会被夸大。

17、人类大脑的常规局限使它没有足够的能力重构过去的知识结构或信念。一旦接受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或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你就会立即丧失很大一部分回忆能力,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那些想法了。

18、几次幸运的冒险便会给一个不顾后果的领导人罩上耀眼的光环:极富远见、英勇果敢。

19、首先,预测错误不可避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不可预知的;其次,我们不应该相信高度主观的自信就是准确性的指示器(低度自信可能更有益处)。

20、罕见事件不是被忽视就是被过度重视。我们的大脑有个有用的机能,它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奇怪、不同或是不寻常的事。

选择与风险

21、当人们劳累或是精力耗尽时,更容易受那些空洞却有说服力的信息影响,例如广告。

22、熟悉了,就会喜欢,这就是一种曝光效应。

23、人们总会结合力量和可信度两方面因素来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刚毅的方下巴和自信的微笑便可告诉我们,这个人很有能力。

24、简单说来,如果你听从自己的直觉,就常常会因为把随机事件看做是有规律的事件而犯错。我们都非常愿意相信生活中大多数事情并不是随机的。

25、夸大对小样本的信任只是众多错觉中的一种——比起信息的可靠度,我们会更加注重信息本身的内容,其结果就是我们会将周围的世界变得比数据所能证明的更加简单和统一。

26、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

27、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估测也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28、我们的大脑解决小风险的能力有一个基本限度:我们要么完全忽视风险,要么过于重视风险,没有中间地带。

29、人们对更详细、更丰富的描述做出的概率判断更高,这一点有违逻辑。预言家总会给其客户设下陷阱:对情节加以详述会使其更可信,却更不可能成为现实。

30、对于贵重的产品他们还附赠一个便宜的小礼物,这样的话,整套产品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少即是多就是这个意思。

31、学习需要一定的反复强化。

32、乐观偏见也许是认知偏见中最重要的一种。如果你性情乐观,就应该既乐观又谨慎,因为乐观偏见可能有益,也可能带来风险。

33、(案例)当一个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克莱恩提议召集对这个决策有所了解的人开一次简短的会议。

在会议之前有一个简短的演说: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自我与幸福

34、当某人知道其他人也听到了同样的求救信息时,就会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变小了。

35、改变一个人对人性的看法很难,改变一个人对自身阴暗面的看法就更难了。

36、对良好表现的嘉奖比对错误的惩罚更有效。

37、成功=天赋+运气,巨大的成功=更多的天赋+更多的运气。

38、请记住这条规则:在环境缺乏牢靠的规律时,不要相信直觉。

39、穷人可以像商人那样思考,但其原动力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商人不同,穷人对获得和放弃之间的区别很在意。

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只能在不同的损失之间做出选择。花在某件商品上的钱对于本来可以购买的另外一件商品而言就是损失。对于穷人来说,花钱就意味着损失。

40、损失厌恶这一概念绝对是心理学对行为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

41、人们在面临的抉择比较糟糕时会孤注一掷,尽管希望渺茫,他们也宁愿选择使事情更糟的较大可能性以换取避免损失的希望,这种做法常会使可控制的失误变成灾难。

42、人们在收益状态下更倾向于规避损失,在亏损状态下更倾向于承担风险。

43、金融研究中已经记录了大量人们售出自己的盈利股、保留亏损股的偏好——这被视为一种偏见,关于此还有一个晦涩难懂的名字:处置效应。

44、沉没成本悖论导致人们在不被看好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例如不幸福的婚姻、没有希望的研究项目等。

45、后悔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自我惩罚。

46、在评估整个生命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时,高潮与结尾很重要,过程通常会被忽略。

47、人类的存在有一个核心的事实,即时间最终还是有限的资源,但人类的记忆自我却忽略了这个事实。比起细水长流的幸福来说,人们更偏好享受短暂却强烈的快乐。

48、增加幸福感的最简单方法是分配好你的时间。你能抽出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吗?

本文系來自作者投稿,並不代表計然財經之立場,如若侵權,请聯繫我們進行處理。本文:认知心理大师丹尼尔·卡尼曼:人类的决策缺陷,網址:https://jirancaijing.com/huaerjie/renzhixinlidashidannier%c2%b7kanimanrenleidejuecequexian/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3月29日 13:11
下一篇 2024年3月29日 20: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Email to me

在线咨询: QQ交谈

Email:ktkto@outlook.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Email to me

QQ交谈

ktkto@outlook.com

歡迎大家來到計然財經,从阅读到思考,感悟趋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