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方在检测、隔离、接种等方面正作出更加科学的调整与安排,预计后续会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逐步出台。
- 地产方面开始出现明显的政策支持,预计在需求侧依然有值得期待的政策空间。对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有着重要的改善和提振作用
- 基于对这些重要因素最新的评估,对明年的经济增长已经无需过于担心。
- 投资组合上择机进一步增加与疫后重新开放、经济增长关联度相关的板块敞口。
以上四点是:私募源乐晟的核心论述。其中,地产政策效果值得期待。而对于当前时点,私募大佬认为:今年以来影响市场走势的几个重要因素,都已经看到了明确的变化。
关于疫情走向:各地在核酸检测、感染者隔离、疫苗接种等具体的细节落地方面均作出了更科学的调整与安排。相信这意味着重新开放政策的开始。后续预计会有进一步优化改善措施逐步出台。我们大概率也会沿着全球与我们类似经济体的路径走下去。
关于地产行业:尽管已经过了行业增长的黄金期,也很难再回到原来的高杆杆模式,但是地产行业在目前经济增长中的权重依然举足轻重。
而近期观察到的迹象是,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住建部分别或联合出台了对地产行业保交楼、融资和重组支持的政策,除此之外预计在地产需求侧依然有一些值得期待的政策空间。
地产政策转向不仅可以缓和地产行业本身的风险,对整体经济增长、整体金融风险的去化以及居民的资产保值信心,甚至对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都有重要的改善和提振作用。
全球通胀高点已现
关于通胀:市场对于美国通胀/美债利率高点的预期已经充分反应。比如,影响美国通胀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一工资和房租一一均具备较强的粘性和滞后性。权重占比20%的房租的统计采用的是连续6个月租金的平均涨幅。它们预计,未来美国的房租在一定的滞后期后会随之回落。
工资方面,近期通过观察美国一些大公司的行为,近期已经开始缩减新招工数量甚至开始裁员,进一步的发展或许会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供需逆转,从而工资推动通胀的现象也会出现方向性改变。未来市场会更加确信通胀预期高点已现,对美债收益率的预期也将做相应调整。
经济增速可期
除此以外,预计或许有更多的、更加全局性的政策也在逐步调整方向。
基于对上述重要因素最新变化的评估,我们认为,明年的经济增长无需过于担心。反推回来,经济的年化增长目标预计在4.5%左右,明年实现这个增速是高概率事件。
基于以上考虑,在投资组合上我们会择机进一步增加与疫后重新开放、经济增长关联度相关的板块敞口。
而且,鉴于不同行业受益的先后顺序是不一样的,会通过研究,落到具体的子行业和具体公司上。
过去一段时间资本市场走过了一条非常漫长的隧道,现在逐步接近隧道的尾声,慢慢看到了前方的亮光。现在,我们更倾向于说(经济)已经驶出了隧道,虽然道路可能还不会是一马平川,但是已经可以彻底关掉黑暗驾驶模式
盘京投资庄涛12月路演
10月以来的大幅波动有几个原因
在10月之前,我当时认为大会是今年最重要的投资机会,地缘政治风险不会在这个时候发生,政策基调以稳定为主,这个阶段行情以平稳为主。
由于放开不放开都很挑战,倾向于认为趋势上会放开,整个组合分两部分:第一类是受益于放开的消费类(白酒股)第二类是不放开的稳健成长股票(军工,海风),万一放不开,赚钱还是要靠这类占比十几个点的成长股,由于仓位比较重,还做了一些个股和指数的套保和一些雪球,对组合进行一些保护。
结果没有预估到的是,这个复杂的组合结构,遇到了更为复杂的市场。
第一,十月初,市场急转直下,放开预期没了,十几个点消费股预期受影响,基本面还有行业利空。
第二,十月底,受益疫情放开的仓位已经不在了,不受益的成长股和对冲还在。
A股有个特点,板块切换的程度已经非常极致了,这是全球都没有的。涨一个板块的时候,别的板块要跌的,今年以来,每17个交易日就要换一批热点股票。
最终疫情基本被证实要放开了,复杂的组合并不能够战胜极致风格轮换,因此带来了大幅回撤。
几个教训:
第一,25年来我是一个纯多头基金经理,希望实现绝对回报目标,到了今年,组合构建过于复杂,满弓慢弦,先往下再往上,茅台一个月跌了30%,阶段性的打击了组合。
第二,个股太集中了,封控情况下,能买的股票都是成长赛道上的,在放开预期下这类股票成为了重灾区,仓位过于集中之后,会对组合有巨大的影响。回头看,这个时候要把仓位降下来,已经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其实是卖不掉的。
第三,交易没判断对,我有很长时间没能回到北京,一个月以来,判断出现了问题。
风格切换之后,成长股成为人人抛弃的赛道,判断错误+仓位集中,叠加先跌后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我们过去两个月经历的“大败仗”。
关于后市:
后市是比较看好的,主要基于几点理由:
第一,最大的风险是不放开,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顺应了,尽管我们回撤了,依然迎来了放开,以中国经济的强韧和中国人民的勤劳,依然看好经济。
第二,新的班子被寄予厚望,发展制造业上很有想象空间,对经济的一系列提振手段,对中国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拉动。
第三,疫情三年,尽管可能过程非常反复,释放流动性的预期还是有的,今年M2增长30万亿,明年没有通胀的前提下可能也会延续,宽松已成定局。
放松,政策,流动性,三要素下看好后市
提示一个风险:很有可能未来的股市会有巨幅的波动,放开的挑战是巨大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手忙脚乱,疲于应付,会出现很多恐慌局面,经济数据可能下滑。
但是,全球来看,放开股市都是不跌的,有波动也不会形成趋势性下跌,但是中国太大了,A股比较特殊,挑战比较大。如果出现大的下跌,会类似于2020年年初的下跌,非常好的买点。
我们会有3-6个月的时间,可能会看到这个波动,但是出现低点之后,希望大家依然能够把握抄底机会。
看好的方向:
第一,消费,中间会有波动,但是终究会有确定性的修复,跌的时候要敢加仓。
第二,成长,考验眼光,尽管组合里有一些不够好的,但是还是颇有一些看好的标的。
努力寻找未来确定增长的公司,过去两年确定性最强的行业在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明年慢慢稳定后,市场会提供更多稳定的行业来投资,以避免这两年的过度拥挤。
“边际放开”,短期博弈消费反转,包括政策刺激的地产链顺周期等方向
地产/地产链:依然是托底式政策,供给侧政策,竣工端政策,销售是不是能起来,需求端政策会不会出来,怎么出来,是不是各地分散为政,复苏可能会是一个U型复苏。
由于这轮集中持仓,在A股风格剧烈切换中遇到调整,接下来会继续调整组合配置。更加均衡,分散到更多子行业和个股。收益率可能不如集中持仓那样获得较高收益,但组合更加稳定。
赛道股估值严重缩水,历史上没有连续两年定向杀估值的情况。军工、电力设备、储能、汽车零配件,有色,医药,信创等,最强的依然是制造业,最近的世界杯配套及周边,一半来自中国制造。
会不会有极端风险?
疫情管控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可能性很小。波动过程中一定要忍住了,要敢于加仓。
明年全年来看,国家将度过最难的难关,我们一起来扛,市场波动也会比较大,我们认认真真选股,回归本源,给大家减少损失。理解客户想要赎回的心态,我会认真给组合做减法,抓住放开的中期机遇。
问答环节
之前比较看好医药,现在怎么看?
持有一些医药股,处方药,创新药,还可以再观察,医保谈判可能会比大家想的要差,现在的机会在准消费赛道上,估值合理,政策支持,品牌认可,可以按成长股买。
电力设备/储能怎么看?
电新在这波被疫情放开和地产挤得一塌糊涂,但是我继续看好,大家不看好主要是明年需求差和渗透率比较高。汽车需求差源自于疫情下的经济不振,放开会提振经济的预期是很重要的。我们看好储能,赛道空间巨大,钠离子电池,电池赛道中的新方向,降本的预期,光伏+钠电池,可能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价。
渗透率除了看汽车销量还是要看储能,除了看欧美还要看其他国家,即便看汽车,燃油车没有新车型了,最多是改款的,混动插电/纯电是趋势,宁子9600亿市值,2023年收入利润是LG的3-4倍,市值只高30%,说明全球权益投资者都看好这个赛道,大家都在等一季度补贴退坡,能不能等到,可能还是要先选好标的。
不是盲目的看好赛道,更多是看估值回归,我们在长赛道中,最强竞争力企业都在中国,不宜过度悲观。
港股怎么看?
现在人人看好港股,实在是跌太多了。我之前港股剁了,这轮靠放开有所起色。
只要是跌的过程中,港股机会投资者是很清醒的,主要还是关注受益于放开的消费互联网,可以进入我们配置的视野,调整时敢加;A股做成长股。
本应享受生活,为什么要拼命?
基金经理不是靠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大家都很努力,但是还是会阶段性的不适应市场。
不用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投资的乐趣和收益难以想象,还是要把工作做好,认认真真选股,渠道才有面子,客户才会满意,员工获得感才会强。
继续严控规模,我们相信规模是业绩的天敌,盘京未来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顺利?请大家时时刻刻评估我们,督促我们!需要更加冷静适应市场。现在投研团队变大了,也变强了,更年轻化了(80+90后),大家在一起
努力工作,也都会拼命努力!
我们不会轻言离场!因为热爱,才有盘京投资。目前没想过退休,必须调整好心态,继续努力做好,直到跑不动那天为止…
本文系原創文章,作者:洞見之,如未授權不得轉載,取得轉載同意後,請備註出處。本文:从业以来最惨一年?百亿私募两大佬重磅后市观点……。网址:https://jirancaijing.com/jingcaiwenda/congyezuica-simuguandian/